在联新国际医院急诊室,不久前救治了一名印度尼西亚籍移工。在插管治疗期间,由于他不懂中文,导致他情绪不稳定,引发了病房的不安宁。经过联新国际医院的肾脏科医师戴道坚使用医疗翻译沟通后,了解到他是独自来到台湾工作,感到迷茫不知所措。幸运的是,有细心的医护人员照料,让他能够安心接受治疗。戴道坚医师表示,医疗专业翻译人才匮乏,应积极培养翻译人才,不仅可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还具备多语言优势,这也是未来医院提升国际医疗水平的条件之一。
作为精通双语的戴道坚医师,他同时是社会福利事务主管部门的"医疗翻译人才教育培训课程"印度尼西亚语班的讲师和主考官,通过他的专业知识不断培养翻译人才,保障外籍移工的医疗权益。
戴道坚医师说:“外籍移工和新住民配偶在台就医时,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医疗费用支出、中文书写和阅读等语言障碍,这常常让外籍配偶感到沮丧。此外,沟通困难和医疗护理利用等就医障碍也经常困扰着他们。”
戴医师指出,语言障碍使外籍移工就医问题难以解决,即使有中介公司提供翻译人员,翻译常常出现错误。他举例说,有一名患者被诊断为脑干出血性中风,但在提到器官捐赠时,往往被误解为放弃治疗,导致患者极度反感。
他进一步指出:“翻译人员需要客观中立,同时要维护病人的隐私和伦理等,这实际上是一个非常专业的领域。然而,中介公司往往有自己的立场,很难帮助移工,因此翻译人才显得非常重要。”戴道坚还强调:“除了精确的翻译,还必须注意文化差异。”有些看护受到雇主性骚扰却不敢说出来,只能委婉地寻找理由更换雇主,外籍看护的文化歧视同样值得关注。
作为印度尼西亚华侨,精通印度尼西亚语和中文的戴道坚表示,医疗翻译可以帮助主流社会中的移民或少数族群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障碍,确保他们获得平等的医疗护理服务。
戴道坚的课程以印度尼西亚海外就医需求、医疗转介、特色专科手术和就医流程为核心,教授国际病人接待、症状和治疗方式、检验检查和健康检查等常见术语的中文和印度尼西亚语口译技巧。他采用了就医模拟情境的翻译考核,通过考核的人将获得毕业证书,并被列入卫生福利部医疗翻译人才数据库,成为医疗翻译的优先推荐名单。戴道坚曾协助转送在台工作的印度尼西亚籍病人搭机返回母国,使用印度尼西亚语和中文帮助病人、家属和主治医师沟通,引起了国际范围内的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