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脚沉重无力,以为只是年纪大的正常现象?走路没有脚踏实地的感觉、跨步困难且容易跌倒?小心不是年纪大,而是罹患颈椎狭窄症!联新国际诊所院长林颂凯表示,颈椎狭窄症是颈椎常见的退化性疾病之一,民众千万别轻忽。
后天颈椎狭窄症致病原因之一为「后纵韧带钙化」
除罹患先天性脊椎腔狭窄,后天致病的颈椎狭窄症主要原因有长期姿势不良、椎间盘、骨刺病变、脊椎骨髓炎或肿瘤、外伤性骨折脱位、后纵韧带钙化。其中,后纵韧带钙化症又有「东亚隐形杀手」之称。
国际骨科医学期刊《脊椎》在2011年发表的一篇日本相关研究,文中提及「针对453位急性脊髓损伤就诊患者的检查,发现有后纵韧带钙化者占23%,而其中75%的人在这之前并不晓得自己有此问题」。
其实,后纵韧带发生异常骨钙化现象,被认为与种族、先天基因、体质差异有关,加之脊椎的长期过度劳损会累积损伤、加速骨钙化,也因此发生部位主要在颈椎,胸椎次之;整体而言,好发于亚洲人,发病年龄落在40至60岁,男性发病率为女性的2至3倍。
后纵韧带钙化症状为下肢无力、走路没有踏实感、跨步困难
后纵韧带钙化症的病程发展,与骨刺增生、椎间盘突出相似,因韧带的过度增生,进而钙化,日渐肥厚的钙化组织,就会使脊椎椎管越来越狭窄,如同水管里慢慢淤积的泥沙,严重时将压迫脊髓,出现手脚麻木无力等不同轻重程度的症状,最终阶段只能仰赖开刀处理。
由于韧带从增厚到钙化,与先天自体免疫问题、退化、长期姿势不良有关,故中老年人较常发生颈部后纵韧带钙化症。门诊中遇到颈椎狭窄症的患者时,症状主诉有别于大众熟知的四肢酸痛麻之神经症状,比较常听到的状况反而是下肢无力、走路没有脚踏实地的感觉、跨步困难且容易跌倒,这类患者往往会误以为是单纯的年纪大了,所以在体力、功能方面出现退化,错过了就医治疗的最佳时机。
令人担忧的是,颈椎狭窄是缓慢发展的退化过程,可能维持好几年的轻微症状,却在短时间内突然恶化,临床上曾遇过不少患者首次求医已处于严重压迫脊髓(中枢神经)的状况,由于中枢神经无法再生,一旦受损可能留下后遗症。
根据流行病学的研究指出,后纵韧带钙化症在东亚国家如日本、台湾、香港等地的发病率达1.9%至4.3%,远高于欧美国家约0.01%至1.7%的发病率。除与先天基因有关以外,以米为主食,以及偏爱腌渍食物的人,其发生后纵韧带钙化症的风险也被认为明显较高。
此外,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问题易导致组织矿化,加速了后纵韧带成骨细胞的分化和骨化的进程。在复健科,因颈椎问题就诊的患者占2至3成,尤其颈部疼痛易在夜间因发炎而发作,常令患者不管换怎么样的睡姿都不舒服,进而影响睡眠质量和健康。
注意姿势是预防颈椎病的关键
因此,凡有颈椎病问题的人更应注重饮食习惯,避免会引起身体发炎的食物,适度补充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B、维生素D的食物或保健品,帮助抑制发炎。预防颈椎病缠身,「注意姿势」是永恒不变的原则,包含坐姿、站姿与走路姿势,然后是全身性的肌肉训练,让颈肌、背肌、胸肌乃至腹肌都能成为脊椎强而有力的支撑辅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