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服务业最重要的目的在于解除病人生理或心理上的痛苦,挽救其生命。早期医生与病人是单纯的服务关系。从过去因陋就简的模式发展到现代化的机构经营模式经过以下五个阶段的发展:
1. 大众互助
在早期医疗服务并不发达的年代,医疗市场相当贫瘠,病人的护理通常是透过大众间的互助行为完成。少数且有特殊医护知识者,在有人需要医疗护理时予以协助,形成单纯的医病关系。
2. 慈善赞助
在大众互助的时代,生活日渐富裕的人们,对医疗保健的期望日益增长,无法满足非高度专业性的医疗服务。经济能力较佳的人,选择聘请专业的医护人员做个别或居家服务,已获得较佳的医疗护理;可是病情较为严重时,就需要到特定机构选择机构式的医疗护理。由慈善机构赞助设立的医疗服务则必须担负起照顾病人的社会责任,免费提供医疗服务给没有经济能力且难以得到完善医疗护理的病人。
3. “政府”或财团资助
随着社会形态的转变,工业化的发展以及疾病的复杂化,使得许多过去经由慈善机构赞助及私人创设的医疗机构面临财政不足,且无法购置先进医疗器材,进而出现无法满足病人医疗需求的窘境;加上社会的发展,健康护理成为人民的基本权利。此时“政府”为了肩负起照顾人民健康的责任,设立公立医院。20世纪中叶经济逐渐发达,有些企业或社会人士在事业有成之后,为了要回馈社会,便设立财团法人医院而肩负起一部分护理大众的责任。
4. 市场与竞争
时代发展与进步、经济情况的改善及消费者权益的觉醒,人们不断寻求更好的医疗服务,加上医疗科技的发展及技术的进步,造成医疗成本不断增加。同时医院为达到持续发展的目的,并应对医疗机构的增加,以及医疗环境供需情况的改变等,除开始注重成本管理之外,也积极追求服务品质的改善,在有限的医疗市场中占得一席之地,并保持竞争的活力。
5. 非营利机构
非营利机构范围包括教育、文化、艺术、福利宗教、环境保护、动物保育和社会公益,而医疗保健也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环。以美国为例,早期创立的医疗服务机构大多是非营利性质,目前美国超过一半以上的医疗服务,由占有非常重要位置的非营利医疗服务机构所提供。
在台湾医疗机构的发展过程中,直到20世纪才开始发展。过去由民间企业所提供的医疗服务严重不足,造成民众就医许多的困难,于是捐资成立大型财团法人医院。由于许多非营利机构的财团法人医院陆续成立,让他们在私人医疗服务的方面逐渐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相关连结
医疗服务业的五个发展阶段及非营利医疗机构的经营管理
https://reurl.cc/9X3vM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