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中
产业趋势|2019.04.30

健康医院教您“识”时变通 简单懂“识能”,医病更“沟通”


健康识能是指个人获得、处理以及了解基本健康讯息,并以此进行健康决策的能力。美国的健康照护研究与质量机构(AHRQ)报告中指出,低健康识能会阻碍民众与医疗人员之间的讯息沟通和了解、互动及信任感。健康识能不足的民众不容易获得正确的健康医疗讯息、较无法了解医疗诊断及建议、容易重复就医、误解药方及用药错误、反复入院及增加急诊的就医次数及住院,因而增加医疗成本,导致易有较差的健康状态以及较高的死亡率。根据国内相关研究显示,有超过三成以上的台湾成人功能性健康识能(读写技巧)程度不够,为了增进医病良好沟通及民众对于健康服务的实行,台湾民眾健康事务主管部门自2017年起推动健康医院(Healthy Hospital, HH)认证,在基准中加入健康识能项目,引导医院全面提供健康识能友善的医疗健康服务,使就医者不论其健康识能程度高低,都能有效获得所需的照顾与服务。

林老先生因自身罹患多种慢性疾病,必须按时服用超过8种以上的药物,由于每种药的服用频率不同,常常一不注意就错过用药时间;“按时服药”对他来讲是个伤脑筋的麻烦事。但现在医院主动在药袋上以放大的公鸡、太阳、月亮与床铺等图案,标明早、中、晚与睡前服用等信息,一目了然,实在太便利了,医院更将药品拍照建档,只要用手机扫描QR Code,就有药师亲自针对该项药物的用药说明,林老先生再也不怕吃错药。

现在更有医学中心引进拟人化机器人,协助就医及卫教服务,来院就医的民众与机器人的互动简单完成就诊流程,或了解用药及各项健康咨询,有些医院透过机器人在候诊区带动运动,别小看机器人的威力,这种讯息单一、生动有趣的带领,往往提升了病人学习意愿,且因为重复学习,进而增加病人实行正确的健康行为。台中荣民总医院的糖尿病门诊专区前,每天都有就医民众来跟机器人学机器舞,让医院实践了健康促进的服务目的。

截至2018年底,已有184家医院通过认证(医学中心22家、区域医院83家及地区医院79家),其中区域级以上医院涵盖率已逾九成。医院推动健康医院认证后,透过推动医病共享决策和健康识能,让医病关系更和谐,发展出更好的医病文化及照护质量,同时也提升病人健康的自我管理能力。今年4月7日至11日在新西兰举行国际健康促进和教育联盟(IUHPE)大会,台湾民眾健康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王英伟应邀出席演讲,分享台湾推动的一系列透过健康服务体系落实健康促进与健康识能的具体作为,会中也将台湾科技带出国,运动机器人将台湾结合科技与健康的成功经验,展现在国际舞台。

【文章来源:台湾卫生及社会福利事务主管部门】
相关连结
台湾卫生及社会福利事务主管部门 https://www.mohw.gov.tw/cp-4258-472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