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国护理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的老人─中华护理学会前理事长、北京协和医院前副院长、北京协和医院护士学校前校长黄人健于2019年4月15日20时因病逝世。斯人已逝,以承为祭。
黄人健理事长1954年考入北京协和医院护士学校,那一年她才17岁,1957年毕业后被分配在协和医院工作,从一名普通护士起步,到担任协和医院副院长,50多年韶华流光,她把护理事业做到了极致。黄人健一直谨记协和的教导:医疗医的不是病而是人,医生要了解人而不只是疾病。
真正的人文不只关注患者的身体,必须把握患者的整体情况,包括疾病状况、心理状态、家庭情况、社会关系、经济水平等等。从普通护士到病区护士长,黄人健一直从己出发践行人文,要求护士与患者多聊天。她在查房时会查看家属探视时间,如果哪位患者的家属未到,她会通过询问患者、查看病历、探视记录,分析家属照顾情况及原因,对于照顾不当者选择致电家属,告知患者情况或安排护理人员照顾其生活起居,从三餐到治疗,“护患一家”做到了真正的优质护理。
黄人健经常跟青年医生说:“生命面前没有多大的是非,有的只是伤痛,我只是站在他们的立场倾听了他们的悲伤而已。”
黄人健于1984年开始出任协和医院护理副院长,她上任的首要工作就是对护理管理结构进行调整。她让因为历史原因“贬职”的护士长重回管理岗位,并对护理工作质量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及评价标准。
针对能力达不到要求的护理员,她给出了三个方案:一是安排他们进入后勤空缺岗位;二是如有调动工作意愿或离职,充分尊重他们意愿;三是如果他们仍希望从事护理工作,可继续留职,并有护士长每周为其讲课,通过继续教育提升他们护理水平,最后如通过了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则可从护士做起,逐渐晋升。这一举措一扫护理工作长久以来笼罩的阴霾,极大鼓舞了全院护士,促使护理事业蒸蒸日上,终于回到正确的轨道上。
黄人健任职期间,推广国家护理员职业资格与人才培养和就业项目,组织国内的护理专家编写教学大纲、教材和建立题库,并多次亲临教学基地考察、讲学,对我国卫生行业护理员的人才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大胆改革、锐意进取,是黄人健的真实写照;她不断引入护理新观念,是护理改革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文章来源:健康界】
相关连结
健康界 https://read01.com/OAR06gK.html#.XMAKUYkzb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