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的创新商务奖中,联新国际医院荣获年度评审团大奖以及最佳管理创新金奖。在「脑中风区域联防 AI远距转诊平台」的创新应用上取得了卓越成就。该平台在助理副院长陈右纬的主导下,不仅获得最佳管理创新金奖,还因其大幅缩短脑中风患者救治时间而受到高度肯定。此平台利用数字化转诊和AI辅助诊断技术,成功整合医疗数据和提升诊断效率,为患者提供了更快、更准确的治疗,显示出AI在医疗领域的巨大潜力和重要性。联新国际医院的这项创新,为台湾未来医疗发展树立了新标杆。
本届评审、台湾人工智能学校校务长蔡明顺观察,在今年总计213件参赛作品中,采用AI元素的解决方案不少,也有一定的成熟度,值得注意的是, 比起去年新创型公司数量较多,今年反而大企业的参与度提升,也显见台湾产业对于转型的急迫性 。
为鼓励新科技的应用、创意与商业结合,期待发掘以消费者为核心、掌握社群特质、运用互动科技的商务模式创新典范,自2015起《数字时代》举办未来商务奖,邀请横跨零售业、顾问业、数字营销业、网络业、研究机构及创新领域等专家,针对技术创新、体验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五大类别进行评选,至今已迈入第十年,站在AI带来的转折点上,今年创新商务奖的得奖应用,是一个检视台湾AI发展的最佳观测点。
2024创新商务奖|评审团大奖:联新国际医院
「脑中风治疗黄金时间只有六至八小时,从出现症状开始,每延迟一小时,就会导致一亿二千万个脑神经元凋零,等同于退化三岁半。」联新国际医院助理副院长、同时也是台湾脑中风学会理事陈右纬指出,「每一个流程如果都能省下一点时间,病人存活的机率就提高很多。」
在他的主导下,联新国际医院神经医学中心建置的「脑中风区域联防 AI远距转诊平台」,不仅拿到今年创新商务奖创新商务奖最佳管理创新金奖,更获得评审团大奖的肯定。
依据卫生福利部国人十大死因统计显示,脑血管疾病为国人10大死因的第2-4位,平均每年夺走1万多条宝贵的性命。联新医院关怀的桃竹苗地区,400万人口中,每年预估有超过 6000位、36岁以上因脑血管疾病需要治疗的病人,其中,苗栗县死亡率 83.7%居首位,新竹县的死亡率64.4%高于全台平均,然而,过去受限于地区条件与医疗资源,只能送往长庚、台北,往往使得医疗人员错失黄金救治时间。
陈右纬说明,在过去,医院碰上脑中风转诊病人,多半透过纸本与电话联系,因此时常发生信息传递漏接延迟响应、病患个资安全性有疑虑、记录流程无法连续性监测的问题,要做到缩短救治时间,一方面要简化院所之间转诊的流程,让相关医护人员可以提早做出医疗准备;此外,当医师碰上病人,过去都是根据经验,以肉眼判读寻找阻塞区,不仅耗费时间、量测阻塞区大小数据不客观,容易造成判读流程效率不的状况,帮助医师更快做出医疗判断,也决定病人的命运。
信息流与照护流双管齐下
「靠自已开发太慢,找到好的合作对象与工具平台,可以加速推动应用,」在同时拥有资工博士资历的陈右纬,以Line@为基础,与桃竹苗地区28间医疗院所建立数字化转诊平台,使联新的医疗人员能够迅速获取转院患者的病历和检验数据,减少信息传递的延迟,再搭配与中央大学合作影像数据技术,自己开发并获得专利的AI辅助诊断MARQUIS,帮助医师快速判读患者的影像数据,找出阻塞区域。信息流与照护流双管齐下,成功大幅缩短诊断时间。
分析流程运作,当联防区域内的其他医疗院所收到需转院病人,就可以透过LINE@推播提醒,联新与他院相关人员,若一定时间内未响应,会再次主动推播,系统同时通知总机电话通知值班医师, 一方面联系神经内科医师与急诊室确认是否有空床及目前人员及仪器是否完备,医师接收到病历后,利用转诊运送的时间,可同步评估外院急性脑中风病人临床情况,以决定如何进行颅内动脉血栓移除术。目前联新可将取栓时间缩短至六十分钟内。
曾经一个苗栗病人的案例,凌晨两点五十分收到转院通报,三点五十六分,就已经启动取栓作业,六点零三分完成手术并给予术后的回馈信息。「每一个重要步骤,我们都能追踪纪录,甚至可以做为预后复健的参考,达成数据决策的目标。」陈右纬表示,AI协助整合来自不同来源的医疗数据,为医师提供全面的病情分析,「我们不只要让病人活下来,更要能走出去、自主生活。」
打造智慧化医疗环境
能做到这一步,其实是多年累积的成果。「数字转型、知识转型,经营转型,做好三转,医院才能永续经营。」联新国际医院院长室副院长张玲华指出,近年来医护人力吃紧,但为了整体医疗质量,现场人员负担很重,联新做为地区型的医院,资源不比医学中心,导入科技,先从建设智慧医院开始,通过医护人员的协作,建立例如病历无纸化、云端平台应用等智能化医院环境,再来透过打造数据医院,推动数据可视化、数据治理与应用,为临床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进而实现全方位数字化,帮助同仁们服务更省时且精准,让医疗营运更高效,最后达成建立完整照护生态系,提供加值服务,提升病人的整体健康管理体验的目标。
光有工具平台还不够,更重要的是如何让所有院内医疗人员熟悉流程,以脑中风区域联防 AI远距转诊平台为例,不仅制定了跨功能别的流程运作图,更设计了操作手册、教学影片与KMA知识检核表,清楚定义每一项目主步骤、次步骤、工作重点与知识点,甚至还规划了一对一的指导。负责院内人才培育,同时也是联新国际医院影像检查科主任苏逸欣表示,「我们不仅要让每个医护人员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know how),更要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要做这个事(know why)。」
「联新所采用的工具或概念不是最新,但他们成功做好云端数据整合,与资源的统整调度,展现出精准医疗重要性,对于迈入老龄化社会的台湾来说,是很重要的应用。」本次评审、广达计算机技术长张嘉渊评论。
「科技的导入,不会让我们工作变得更轻松,但却可以救活更多人。」陈右纬说,目前联新持续推动云端AI的应用外,也以这些年累积的病历资料为基础,建立基因数据库,希望可以进一步探索掌握脑中风病变成因,从预防、治疗到追踪,都能提供最佳的医疗服务,远离中风的危机。
▲联新国际医院教研品管部实证医学中心苏逸欣主任(左)、联新国际医院张玲华副院长(中)、联新国际医院陈右纬助理副院长(右)
过去这一年,如果问起企业主要的创新方法是什么,十之八九的答案,大概会是「导入AI应用」 ,特别是今年六月Computex台北计算机展期间,辉达执行长黄仁勋在台大体育馆发表的主题演讲,更是这波已经发烧的AI热潮带上新高点,「今天我们正处在计算领域重大转变的风口上,人工智能和加速运算将重新定义未来!」他指出。
生成式AI工具、自动化机器人、智能工厂、仿真气象系统、未来医疗,所有人都承认,AI正在重塑行业,并为创新和成长带来新的机会,不只是窗体上的公司,在今年创新商务奖的报名中,就可以窥见台湾其他产业也在这一波浪潮里面,积极地找到切入的位置,以取得未来竞争的优势。
文章来源: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79873/ai-2024-innovation
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79878/ai-diagnosis
联新国际医院小档案
成立时间:1995年成立,原名坜新医院,2019年3月1日更名为「联新国际医院」
院所规模:卫生福利部新制医院评鉴优等医院,床位数约667床,为南桃园最大的单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