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联新国际医疗总执行长张焕祯接受中国医疗权威媒体《看医界》专访,谈大陆医改痛点及关键,并分享社会办医成功经验
《看医界》专访大陆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专家谘询委员会首位台湾专家、联新国际医疗集团总执行长、上海禾新医院和上海辰新医院总院长张焕祯。
作为第一位大陆办医的台湾人,张焕祯与其创办的联新国际医疗集团深耕大陆市场近20年。业内普遍认为,大陆的医疗市场和二三十年前的台湾很像。刚来大陆时的张焕祯也认为,20年后的大陆应该也和台湾一样,逐渐扭转公立医院垄断的格局,毕竟在经济上,大陆的发展速度是台湾的好几倍。但让张焕祯意外的是,20年后,公立医院垄断的情况不仅没有扭转,甚至越来越强势,社会办医举步维艰。
尽管有些惊讶,但张焕祯很清楚,政府不可能永远为医疗买单,医疗保险也没办法一直支撑全民的需求。张焕祯告诉《看医界》,世界上没有哪个经济大国的政府可以应付所有医疗需求,大陆也一样,政府应该去解决的是穷人和普通老百姓的就医需求,而不是中高端市场,并且随着大陆经济越来与强大,老百姓的需求也会不断升级,医疗保障不可能也一直随之上升,并照单全收。因此,一定需要民营医院出来补充政府无法提供的医疗服务。
对此,张焕祯推崇新加坡的做法,早在15年前新加坡政府明确制定健保(医保)政策,只提供基本医疗需求。“如果国家财政允许,再在此基础上调整服务体验,但是国家保障的,一定是基本需求。”
正因如此,张焕祯相信,尽管这20年大陆社会办医的发展速度不如预期,但社会办医发展的大趋势不会改变,社会医疗机构一定会逐渐补充人民的需求,这是无法逆转的。
为什么医改持续推进,社会办医界的感受却越发艰难?张焕祯认为,问题在于:新医改的动作几乎都在改善公立医院的就医体验上,公立医院越来越好,社会办医的空间就越来越小,尤其是公立医院特需服务的开展,更是直接和社会办医抢市场。
张焕祯表示,因为医生资源是有限的,公立医院发展特需,服务普通老百姓的资源就会减少。虽然在整个医院的资源配置比例上,特需的服务比例看起来很小,但事实上,服务特需的都是医院最有名的专家,因此这“看起来很小”的比例实则占据了大量的优质医生资源,这些优质医生资源本应该释放一部分到社会办医机构多点执业,然后除了给好医师光明的多挣点收入,而且可以由这些民办机构由这些名医的收入固定捐5%给原医院做为公益基金,另外病情需要再转回该医师服务原三级医院就诊,这样一来可扶持正规的民办医院,二来可让三甲医院的特需保持最小量的配制,三来可建立分级医疗的基础模式,四来可让灰色收入正规透明化。
如今大陆新医改已经十年,医疗的最大痛点始终是医生。张焕祯坦言,目前大陆医疗的现状是老百姓根本不信任社区诊所医生。他举了个例子:十年前某偏远地区医生的水准是20分,老百姓的经济水准是10分,20分的医生可以满足百姓的需求。但是随着经济发展,老百姓经济水准从10分升级到70分,医生水准却只从20分进步到50分,50分的医生满足不了70分的需求,老百姓自然涌向三甲医院。
优秀的医生涌向三甲医院,患者也涌向三甲医院,这又陷入了基层医疗水准越来越差的恶性循环。而三甲医院的环境也好不到哪里去,因为患者量巨大,医生工作环境差,经常发生医疗纠纷(医闹)。张焕祯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的是:如何才能培养出足够的可以让老百姓基本信任的医生。
医生一定要是水准最高的人来做,因为医生培养是一个严格的过程,只有最优秀的人才能撑得住。在台湾,100个最优秀高考生里,98个都会选择当医生,因为学成执业可以获得高薪资和社会尊重。台湾医学生培养体系是“7年制+5年住院规范化培训”,18岁开始学医,30岁才能拿到中级职称。医学生素质好、训练又严格,在这样的培养体系下,台湾培养出来的医生获得老百姓满意。
那么大陆的问题出在哪里?张焕祯认为首先是供需关系上,如果需求方不能提供最好的条件,那么供应方就不会用最好的产品去供应。在医疗上同样如此,不给医生最好的待遇,优秀的学生就不会主动学医,医生品质就很难提升。
除了待遇问题,张焕祯认为大陆医学生培养的另一个问题是过于重视学历,而忽视了能力。张焕祯认为,3年的家庭医学科(注1)规范化培训时间已经非常少,还要用各种政策鼓励医学生考研究所学位,加上大陆全科规范化培训师资力量本身就不够,最后学生们书也没念好,临床技能也没学好。
到了工作阶段,大陆的医生还要为了晋升不停写论文,而台湾医生没有职称考试,除非主动选择了研究方向,否则临床医生不需要强迫做论文。反观大陆,医生晋升既要做服务,又要写论文,还要带教,这是非常不合理的。培养医生的目的应该是素质好,而不是学历好,学历和素质两者并不能划等号,况且做一个医生不可能不念书的,如果没有继续学习是不能一直是一位好医生的。
张焕祯表示,医改不能仅聚焦于不让医生拿红包回扣,实际上怎样让老百姓获得优质的医疗服务才是重点,医生培养也一样。不应该鼓励医生拿学历、拿职称,而应该鼓励他们专心做医生,这样才能让老百姓真正获益。
联新国际医疗集团总执行长张焕祯获颁2019上海医交会─大陆十大医生创业家。在创立联新国际医疗集团之前,张焕祯曾经是一名全科医生,与台湾多数大型民营医院都是由财团创建的不同,联新国际医院实际上是由医生集团创建的。
作为亚洲第一家全院通过ISO国际品质认证的医疗机构,联新的人性化管理和服务一直被业内称道。联新是如何做到的呢?
联新非常重视团队服务,包括医生团队和医技护理团队。张焕祯认为,“服务+医疗技术”是一家医院成功的关键,服务是一件日久见人心的事情,时间久了就能获得患者的信任。张焕祯表示,优质医疗服务要满足三个条件:对病人的关怀、符合法律法规、医德。
联新国际医疗上海禾新医院是全上海抗生素使用量最少的医院之一,医生不会直接拒绝给患者使用抗生素,而是用一种更具人文关怀的做法。“患者生病了会着急不安,你不给他使用抗生素,可能他会去其他诊所打,对于这样的患者,我们会选择把他们留在本院,哪怕不打针只是观察一夜,避免患者病急乱投医。”这是将人性化与医疗结合的技巧,也是联新人文关怀的体现,人文管理是联新的重要品牌,未来,联新医疗将致力于向更多的大陆医疗机构输出管理经验。
近年来,鼓励社会办医的大尺度政策频频颁布,张焕祯建议,医生在创业之前要问自己三个问题:我为什么要创业;我的创业是社会需要的吗?我是否有创业的能力(包括人才、资金等资源)。这三个问题讲清楚了,创业也不一定能成功,但如果讲不清楚,创业不可能成功。
※注1:大陆全科医学在台湾称为“家庭医学科”。
【文章来源:看医界】
相关连结
看医界 https://mp.weixin.qq.com/s/YZ8Oo3xGYnAZzJUTxvWJg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