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续经营|2025.03.18
别让沟通成为单行道:确保交办能顺利执行
创办人的话|交办与沟通:让讯息变成行动
交办不是传声筒,而是确保行动发生的桥梁
在组织运作中,上下交办是一种日常,却也是最容易出现落差的环节。有时候,我们认为讯息已经传达,却发现对方没有行动;有时候,我们以为事情还在处理,却等不到进度回报。沟通不只是「说了」,更重要的是「确保对方确实执行」。
案例一:提醒了,为何还是出错?
A主管负责执行一个重要项目,但需要集团内各执行长的支持。按照流程,创办人必须先与这些高层沟通,取得共识后,A主管才能开始后续推动。A主管知道这件事的关键性,因此透过LINE提醒创办人应该与哪些人谈、谈哪些重点。但在工作会报会议上,创办人指点A主管:「怎么只有LINE提醒,没有进一步确认我是否有处理?」
这个情境,不少管理者应该都感同身受。我们发了讯息,以为提醒了就算完成,但对方未必能实时处理,甚至可能遗忘。沟通并不只是「发送信息」,而是要「确保信息被接收并采取行动」。提醒,应该是一个「有确认」的过程,而不是「发出去就算了」。
如何做得更好?
- 确认对方的响应:发LINE提醒后,可以补一句「这个有需要我再安排会议讨论吗?」让对方回复确认。
- 增加跟进动作:如果是关键事项,除了LINE提醒,也可以安排简短会议或电话确认。
- 视情况提供行动方案:如果高层较忙碌,可直接提供具体行动选项,如「这部分若方便,我可以帮忙先与X执行长确认初步意向,再请您最终沟通。」
案例二:发了LINE,为何还没回应?
另一个场景,高阶主管交办同仁联系B主管,请他尽快回电。同仁按照指示打电话,对方未接听,于是改用LINE留言。然而,30分钟后,B主管仍未回电,高阶主管再度询问,发现同仁只是留了讯息,没有其他后续作为。
这里的问题在于,同仁虽然「传达了讯息」,但没有确保「讯息被接收并采取行动」。有些讯息不能只是「等响应」,而是要「主动推动」。
如何避免这种状况?
- 尝试不同联系方式:如果电话未接,可在LINE留言后,过10-15分钟再试一次电话。
- 向上回报当前状况:若联系不上B主管,可回报给高阶主管:「我已经打过电话未接,LINE留言了,现在再等10分钟,若未响应,是否需要通知秘书或改由其他人协助?」
- 确认紧急程度:如果是高度急迫的事项,可直接请秘书或其他同事协助传递讯息,确保重要指示不会被延误。
结论:从「发送」到「确认」,才是有效沟通
现代企业内部沟通工具多样,但「传递讯息」和「确保讯息被接收并采取行动」是两回事。无论是管理阶层还是执行人员,都应该确保自己不只是发出指令或提醒,而是建立一个能确保行动发生的死循环沟通机制。
在管理中,良好的交办方式不只是让事情「有人做」,而是确保「做到位」。在未来的每一次交办与沟通中,我们都应该问自己:「这样的方式,能让对方确保执行吗?」让讯息真正转化为行动,才是成功管理的关键。
文章来源:联新国际医疗集团 总执行长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