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人知的巴黎奥运细节,亲临现场的人最清楚。《康健》越洋专访队医林颂凯,揭秘队医工作日常和随身「武器」,而选手最常见的健康问题,竟然不是运动伤害?
巴黎比台湾慢6小时,当台湾正是太阳毒辣的下午,联新国际医院运动医学中心主任、中华台北队队医林颂凯则就着巴黎晨光,和《康健》记者视讯联机、「开箱」奥运。「你相信吗?生活用品我只要带贴身衣物和盥洗用具就可以了。」林颂凯娓娓道来,每一个细节都让人感到惊喜又有趣。
原来,每场赛事前,选手都要提前3小时到场;队医的准备工作,早在出发前2个月就展开;而中华台北队派发的行李箱,竟然是满满的「大礼包」?
中华台北队行李箱什么都有!队医林颂凯:装得满满的
「我在出发前2个礼拜就收到中华台北队准备的行李箱,」林颂凯表示,行李箱可不是空壳而已,「里面满满的都是东西。」包括长短袖运动服、鞋子、袜子、防晒乳、行动电源、欧洲规格转接头、水壶,甚至连蓝芽音箱和随身电扇都有。只要添入个人贴身衣物、盥洗用具,拎了就能走。
不像生活用品有国家代劳免费心,医师的「专业装备」,可要在出发前2个月就开始准备。「我们会根据代表团的人数去估需要哪些药物,然后开始列清单。」药物之外、医疗器材、物理治疗仪器,甚至治疗床,都要自己扛、自己带。
除了常见的震波仪器、雷射仪器,台湾队医最特别的秘密武器还有针灸,「我们这些队医几乎都会针灸,针灸在治疗选手,尤其是比赛的时候,是很好用的。」
列清单、采购、还要向奥运组委会申报,准备过程细致又繁琐,最后医疗团队带出境的器具、药品,整整装满20个28吋的大型行李箱。
队医日常:提前3小时到达比赛场地、随时待命
本次巴黎奥运,中华台北队的随队医疗团队是历届最大规模,「这次我们有60位选手,医疗团队的后勤做得非常完整,是历届以来最多人的。」其中住在选手村的就有3位医师,还有负责运动防护的物理治疗师和运动防护员共12位,及1位心理师。
没错,不是所有随队人员都能入住选手村,因为人数众多,部分必须入住「中继站」。
中继站是选手们的超强后援,设在比赛场地附近,除了医疗团队、行政人员入住,还提供膳食和训练场地。本次队医中,林颂凯及代表团医疗长林瀛洲医师、全科医师林圣章住在选手村,中继站则还有2位医师及多位物理治疗师、防护员。
「出赛前,大约提前3个小时就要到比赛场地了,」林颂凯拆解队医的日常工作流程,如果把收拾、交通时间都算进去,转播中短短几分钟的比赛,选手与所有随行人员可能5、6个小时前就已经在准备。
拚全力照顾选手,让他们以最好的状态出赛
第一线观察选手们现况,林颂凯认证「都非常好」,即使是带伤的羽球天后戴资颖,也是在队医拚尽全力的照顾下出赛。「我们会把选手们调整在最好的状态,比如说戴资颖最近受伤,大家看到她很辛苦的样子,但我们透过治疗、处理她的运动伤害,会让她能以『现况中最好的状况』来比赛,」林颂凯说明。
和多数人想象得不一样,队医的分工并非「按选手」分配,也就是每位医师固定照顾某几位选手,而是根据比赛重要性和需求来安排。林颂凯表示,每天会有一位医生留守选手村,其余的则前往各比赛场地支持。
选手、队医互信情谊深厚,林颂凯:我们的选手都很棒!
问到选手最常出现的健康问题,最多的竟然不是运动伤害!「最常见的是感冒,」林颂凯说,其次是肠胃问题,然后才是新发生的运动伤害。「因为出国比赛要克服时差、饮食,也难免会疲劳,自然会打乱生活作息和荷尔蒙,也就会影响免疫功能。」
「我们的选手都很棒,可以到这种(奥运)等级的选手,基本上对自己的身体是非常了解的,也会很积极地去处理身上的伤,」林颂凯分享,这种医病间的依赖、信任感,在队医和选手间特别稳固。
第2次随队出征奥运,林颂凯认证「选手村真的没薯条」
林颂凯随中华台北队出征奥运已不是头一遭,他也是2008年北京奥运的随队队医,「巴黎奥运最特别的地方是尽量不盖新场馆,而是利用既有场地,例如击剑在大皇宫、沙滩排球在(艾菲尔)铁塔旁。」
这次选手村饮食传出被不少国际选手「嫌弃」,林颂凯倒是觉得和其他选手村的饮食差不多,他也证实「真的没有薯条」。根据国际媒体报导,考虑高温油炸可能带来火灾风险才不提供,不过少了这一味应影响不大,「这里有很多面包,真的有超多种选择,」林颂凯说。果然是甜点、烘焙之都的巴黎。
奥运全程不过一个月,队医却是一项长时间的任务。林颂凯还要写报告总结工作、统计数据、整理未用完的物品,「我们把那些没用到的东西归位、收好,等到下一次大型比赛,再拿出来使用。」
奥运结束后,队医、物理治疗师、防护员们各自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每次赛事后的挥手都只是暂别,等待中华台北队下一次的出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