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医疗人员退休,真的该告别职场吗?
台湾医疗界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少子化、高龄化社会的来临,医疗人力严重短缺,特别是护理、基层医疗与偏乡医疗资源更是捉襟见肘。然而,在另一端,大批拥有丰富经验的医护人员步入退休年龄,他们的专业知识与技术是医疗体系不可多得的资产。
退休,是否意味着医疗人生的终点?事实上,许多医护人员仍希望能继续贡献所学,只是苦于找不到合适的再就业机会,或担心体力、薪资与执业资格的问题。
如何让退休医护人员重新找到适合的角色,既能维持职涯热情,也能兼顾生活质量?这是当前台湾医疗界迫切需要思考的议题。
1. 医疗专业的特殊性:不是每个行业都能「说退就退」
许多行业的退休人员可以轻松转职,例如企业高管可以转任顾问、教授或非营利组织的志工。然而,医疗行业却有其独特性,让退休人员的职涯转换面临更多考验:
✅专业执照的维持与更新:医疗人员(如医师、药师、护理师)须持续进修,确保执照有效。如果退休后未持续执业,日后想重返医疗体系,可能需要额外补修学分或重新申请执照。
✅医疗技术的快速变迁:新型药物、诊疗设备、远距医疗等技术日新月异,退休医护若想回归临床,必须跟上科技潮流,接受再教育。
金句强打:「医疗专业就像医术,愈磨愈精,但若搁置太久,可能就得重新修炼!」
2. 退休医护的再出发选项:从第一线到多元角色
退休医疗人员如果希望继续投入医疗领域,并不一定要回到高压、高体力负荷的临床现场,以下几种选择可以考虑:
✅ 兼职门诊:许多医院提供「高龄医师回聘计划」,让退休医师以较低工时参与门诊,减轻年轻医师的负担,同时确保病患能获得持续性的医疗照护。
✅ 医疗顾问:许多诊所、医疗机构需要资深医师或护理师担任顾问,协助培训新进人员,或提供高阶医疗决策建议。
✅ 远距医疗与健康管理:远距医疗已成为全球趋势,退休医护人员可透过在线平台提供健康咨询、慢性病管理或居家护理指导,减少体能消耗,仍能持续发挥专业。
✅ 医学教育与培训:担任医学院讲师、临床实习指导老师、护理人员培训师等角色,将经验传承给新一代医疗人员。
✅ 小区与长照机构支持:随着台湾高龄人口增加,小区健康中心、长照机构对专业医护人员的需求大增,退休医护可担任小区医师、长照顾问或健康促进计划执行者。
金句强打:「医护生涯不只是手术室与病房,健康管理、教育与远距医疗,都是医疗人的新舞台!」
3. 台湾医疗体系的缺工现象:退休人力如何填补?
根据台湾护理师公会的统计,全台约有近三成护理人员于50岁前提前离职,医疗机构人力吃紧,尤其基层与偏乡医疗更是难以找到接班人。如何让退休医护人员重新投入,成为解决缺工问题的关键?
✅政府与医院应建立「弹性工作计划」:提供部分工时、短期合约、顾问职位,让退休医护可根据自身健康与需求选择适合的工作模式。
✅医院应成立「退休医护人才库」:当有特定需求(如传染病疫情、人力短缺等)时,可迅速联系合适的退休医护人员回归。
✅推动「银发医护培训计划」:让退休医护进行短期课程,提升数字医疗技能,使他们能胜任远距医疗或数字健康管理等新型职位。
金句强打:「医疗体系缺的不是人,而是合适的『再出发机制』,让退休医护找到对的位置!」
4. 政府与医疗机构的支持政策
台湾政府已推出多项鼓励高龄者再就业的方案,医疗界也可借镜这些资源:
✅中高龄人才再就业补助:政府提供企业聘用中高龄人才的薪资补贴,鼓励机构聘雇退休医护。
✅医师回聘与弹性执业制度:部分医院设有高龄医师友善职场计划,如提供低工时门诊、顾问职位,并减少行政负担。
✅持续教育与再培训计划:各医学中心与护理学会开设「医护再就业」专班,协助退休者更新技能并取得合适工作机会。
金句强打:「政策不是让你退休,而是让你有更多选择!」
结语:退休不是终点,而是新的可能
台湾医疗体系正站在关键转折点,如何运用好退休医护人力,既能解决医疗人力短缺问题,又能帮助资深医护人员找到适合的再出发机会,是未来医界必须正视的课题。退休不意味着告别,而是一场新的探索,找到合适的位置,医疗生涯便能绵延不绝。
金句强打:「一日医者,终身医者。换个舞台,让专业继续发光!」
文章来源:联新国际医疗集团 总执行长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