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怀孕困境到制度转机:医院打造「温柔又有效率」的友善职场
「医」起孕育希望,也该守护生命的起点
在生命诞生的第一线——医疗现场,无数医疗从业人员用专业与爱心守护每一位孕产妇。然而,这群多数为女性的工作者,自己在面对怀孕与职场时,也希望能获得同样程度的支持。
根据104人力银行《台湾职场怀孕友善调查报告》,在35岁以下女性上班族中,竟有超过七成对「职场怀孕友善度」给予负面评价。对以女性为主力的医疗体系而言,这不仅是职场文化的警讯,更可能导致人才流失与组织温度降低的长期风险。
人才如种子,唯有在友善的土壤中才能开花结果
以护理人员为例,根据卫生福利部统计,台湾护理人员中女性比例高达95.6%,医院临床人力结构中,女性占比超过七成。这些数字背后的含义是:任何职场制度的设计、任何行政流程的调整,都不能忽视女性的实际处境与心理安全。
过去的确存在某些「看不见的压力」,例如怀孕同仁担心调班引发闲言闲语,不敢请产检假,也迟迟不申请育婴留职停薪。然而这样的氛围,已随着制度进步逐渐改善。尤其在政府补助6成薪资、职场女性更为团结的今天,请生理假与育婴假早已从「不好意思」变成了「习以为常」。职场文化正在转向更成熟、更体贴的样貌。
打造双赢文化:医院也能是孕育幸福的场域
104报告指出,台湾职场六成女性在怀孕期间未曾被主动告知可使用的权益与制度;将近五成即使知道有制度,也因氛围不佳而选择不请假。更值得警惕的是,仅有13%的受访者认为单位对怀孕员工充分支持。
这说明一件事:「制度的存在」与「制度的落实」是两回事。医疗机构不能只做表面功夫,而要让制度真正成为现场运作的一部分,像是氧气一般,看不见却不可或缺。
信息公开透明,让制度「可见」又「可用」
每季定期透过EIP、内部简报或实体海报,向同仁倡导怀孕与育儿相关权益。设计一页式的「孕期懒人包」与「回归职场小撇步」,让信息不是藏在活页夹深处,而是能轻松看懂、安心运用的「职场工具箱」。
→ 例如:桃园市政府的「职场友善资源手册」网站(https://dowcd.tycg.gov.tw/)就很值得参考。
从保护个人到强化团队:友善制度是组织永续的起点
推动职场怀孕友善,不仅是保障个体权益,更是医疗机构迈向永续与信任文化的关键一步。当同仁知道组织会照顾她、会听见她,便更愿意留下来、贡献更多。
让医院成为不只照顾病人,也照顾彼此的地方,我们一起迈出这一小步,种下制度改革的大树。
审稿者:
联新国际医院 护理部 杨美红部长
联新国际医院 人资处 卢昭文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