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中
永续经营|2022.06.30

肌不可失!拒当「弱肌族」

▲联新国际医院运动医学科吴易澄医师

肌肉不只影响我们每一天的行走坐卧,更关乎高龄长辈的跌倒风险,新的医学研究也发现,肌肉还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器官,运动时所分泌的激素影响广泛。随着肌肉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医学界重视,应运而生的专业“运动检测”,究竟可以告诉我们哪些身体密码?

走路速度变慢、力气变小都是警讯
肌少症的判定牵涉到肌肉质量、肌力和生理表现,也就是在活动时展现出来的协调、平衡、爆发力、耐力等能力。但因为肌肉退化是渐进的过程,不是退化达到被判定为肌少症的程度才会出问题,肌肉量偏少或是特定肌群偏弱,就已经会开始出现影响。
联新国际医院运动医学科吴易澄医师说明,当肌肉量开始减少,有人可能发现过去可以轻易做到的动作变难了,或是走路的速度变慢,甚至连家里的楼梯都爬不太上去。因为这个过程是缓慢渐进的,很多人可能自己都不太能察觉,但其实在现代生活久坐的工作型态中,多数人的肌肉流失状况都比想像中严重,或觉得这是年龄渐长的正常现象,但在医生看来都是警讯。
一般人行走速度每秒钟应大于一公尺,民众也可以自行在家测试,从坐姿站起的动作连续做五次,如果超过12秒钟,甚至走路已经明显需要搀扶,就有较大的可能已经罹患肌少症。

膝盖不舒服、腰酸背痛 都可能是肌肉出问题
有的人明明还很年轻,却常感觉到身上某些部位有不舒服甚至疼痛的状况,这可能是因为肌肉失衡。吴易澄说,这是因为现代生活习惯用电脑、做家事,多数只会用到前侧肌群,许多人在背侧肌群的力量和稳定性都不足,身体呈现失衡状况,就会常常感到前侧肌肉紧绷,或是背部感到不舒服的症状。

联新的运动医学科就有很多患者是因为背痛或膝盖不舒服等问题来看诊,许多是退化性问题,但也与肌肉状态有关,因此在处理完患者的退化状况、改善疼痛之后,也都建议再透过完整的《身体运动检测》,来了解患者全身的状况,拟定后续的运动处方,预防未来不适再度出现的同时,也减少未来罹患肌少症的风险。
在联新这样专精运动医学的机构所进行的完整《身体运动检测》,除相关检测仪器外,还会运用不同姿势检测各个部位的肌肉力量,透过静态姿势了解患者全身有哪些骨骼排列、肌力和筋膜失衡,以及透过行走姿势等动作来评估运动能力,让你了解到自己身上每一个部位的状况,不只评估肌少症风险,也能了解身上的哪些能力受到影响,或哪些腰酸背痛问题其实是“肌弱”惹的祸,并依据检测中了解到的运动心肺适能和心血管健康状态,从而开出个人化的完整运动处方。联新还有一项与LA NEW策略联盟合作的独特“科技足测”,是透过行走活动间的足底压力感测,找出潜在可能的足部问题。

肌肉越退化,越难重新开始动
过去大家只有量体重的习惯,现在也许你该再多加“量肌肉”这一项,除了坊间有越来越多家用设备和健身房可以协助做基本的肌肉量测,40岁以上则建议定期接受完整的运动检测,尤其是慢性病族群、骨松患者、久坐生活型态者,都建议提前侦测及预防。
长期有肩颈酸痛或腰酸背痛的人,也可以透过运动检测了解自己是否有特定姿势或生活习惯不良导致的不适,尽快进行修正。热衷运动的族群也建议可以接受运动检测,了解自己身体的弱项,针对性地运动补强,进而增进运动表现,也减少日后运动伤害的可能。
吴易澄强调一个重要的观念:“运动本来就是人生中很重要的一件事。”而且运动越早开始越好,因为年纪越大,肌肉的累积越慢;肌肉的量和品质状况越差,能选择的运动越少,开始运动的过程也会越感辛苦。
不过即使真的罹患肌少症,肌肉退化也是可以透过运动“逆转”的,只要能开始从事运动,就有机会在3~4个月之后得到改善。只要愿意改变生活习惯,让运动注入你的生活,慢慢跟着渐渐升级的运动处方走,生活品质也能跟着“一路向上”。

(联新运医与康健杂志合作企划,文章来源:康健网站https://reurl.cc/Rrgm7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