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中
产业趋势|2019.11.29

瞄准新加坡复健医学发展趋势

▲图一/新加坡康復綜合院,設可經由天橋直通聖安德烈醫院及樟宜綜合醫院。
图二/新加坡戶外康復公園-康躍園地鐵及公車模型。

新加坡医疗体系分工精确,鼓励病人康复期转入小区医院,综合医院与小区携手医院合作,拟定病患应接受的治疗和康复的护理计划,透过双向转诊制度达到医疗资源的最佳分配。

近来新加坡康复医疗照护模式有许多变革趋势,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组织自2018年接管亚历山大医院后,采取从治疗直到康复出院都由同一个医疗团队照护的新模式,亚历山大医院所在的皇后镇年长者偏多,此模式能减少病患转院及回诊奔波,实行一年后,四成病患在不转院的情况下完成治疗及康复。新加坡卫生部也透露,由亚历山大医院测试新模式,若试点成功,将鼓励其他医疗机构实行。

2014年底正式启用的康复综合院,由樟宜综合医院和圣安德烈小区医院联合管理,院内有完善的康复设施及服务,并有康复科、神经科、老人医学科及神经内科等门诊,康复综合院为病人提供一站式护理服务,同时可获得急症医院及小区医院照护,也有门诊和居家服务协助更快复原。

科技投入康复治疗也是发展新加坡发展重点,2011年陈笃生医院投资设立新加坡第一间先进科技康复中心,结合机器人及虚拟现实的康复机器,提供中风患者、脑损伤患者及脊椎损伤患者神经康复治疗的服务。

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科技研究局及新加坡国立健保集团(National Healthcare Group)2014年合作成立「新加坡康复研究院」,透过汇整各类康复病患的需求,运用生物医药及物理科学技术,将基础科学和临床研究结果转化投入康复治疗,已成功进行八个合作研究项目,在国立健保集团下属的医疗机构展开测试。

为了帮助行动障碍者尽快康复及重新融入社会,2016年新加坡设立户外康复公园-康跃园(Mobility Park),有模拟真实街道环境的人行道、斑马线及坡道等各种路面,以及公交车、地铁及出租车的实体模型,帮助行动障碍患者康复练习。新加坡联合家庭、小区、政府部门,共同努力实现残疾人士回归小区,达成世界卫生组织推动以小区为基础的康复医疗理想。

【文章来源:联新国际医疗新加坡办事处/作者:罗家欣 首席代表】

相关连结
新加坡联合早报:亚历山大医院采“同护理团队”新医疗模式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singapore/story20181214-91581
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康复研究院正式成立 http://enewsletter.ntu.edu.sg/PinYueNanDa/Oct14/Pages/cn10.aspx?AspxAutoDetectCookieSupport=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