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新国际医疗集团致力于建构没有围墙的医院,永续经营更是不变的重要目标,知识管理则是重要的一项工具,利用知识螺旋成长配合知识价值链进行知识管理,达成知识共赢的美好未来。
那么,甚么是知识螺旋呢?
野中郁次郎(Ikujiro Nonaka)教授于1991年提出知识螺旋的原理,说明知识在组织内部,经由几种活动的运作与循环,可有效地扩大个人与组织的知识范围。其中说到知识螺旋必须先介绍下列几种知识类型:
一、内隐知识(Tacit Knowledge)和外显知识(Explicit Knowledge)
这是常见的知识分类方式。内隐知识通常是指企业人的经验、技术能力、文化、习惯...等等这类的知识,是比较难以模仿与移转的知识,也往往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外显知识通常是指已被文件化的知识,例如:传统的书面文件、电子档案、各种报告、程序、图片、声音影像.....等相关知识型态。外显知识相对容易保存、复制与分享。
二、个人知识和组织知识
个人知识,顾名思义就是累积在个人身上的知识。企业知识,则是累积在企业、为众人所用的知识。组织知识若细分,可以进一步分为团体知识(通常可以对照到组织的部门)与整体公司知识,这与该知识流通范围有关。
上述两种分类组合成组织内四大知识类型:1.个人内隐知识 2.个人外显知识 3.组织内隐知识 4.组织外显知识。
知识螺旋的运作,在于下列四股力量的持续性的进行,让上述四种知识得以有效的交互移转与创造,这四股力量分别是:
一、社会化(Socialization):人与人间的知识分享,内隐知识和内隐知识的交流
二、外化(Externalization):透过有意义的交谈,具体表达内隐知识,将内隐知识转变成外显知识
三、结合(Combination):将具体化的外显知识和现有知识结合,扩大知识的基础
四、内化(Internalization):学习新知识,将外显知识变成员工自己的内隐知识
以外科医师手术技术为例,资深外科医师带年轻住院医师动手术,这种教学过程便是知识的社会化,而年轻住院医师学成后将这些知识转化成可以跟同学或同事分享讨论的知识对象,便是知识的外化,而在这些医师中,有些人成立研究团队,将这份外显知识跟其他知识结合,发展出新的手术术式或手术工具,便是知识结合;最后,藉由这些新术式或工具创新及后续使用的过程,医师及团队都获得新的内隐知识,这就是知识内化,同时也为下次的知识社会化做好准备。
相关连结阿摩在线测验
https://yamol.tw/tfulltext-%E7%9F%A5%E8%AD%98%E8%9E%BA%E6%97%8B%2B.htm